金秋十月,秋意浓,情更浓。
2020年10月27日,我们的老父亲—— 一名92岁高龄的老兵刘苏保,携五子女千里赴豫重返他70年前的剿匪战场——抱犊寨。让后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抱犊寨这片土地于我们是陌生的,但对于父亲来说,它是如此的熟悉,抱犊寨战斗的故事我们听了又听,如今踏上这片故事里的土地,心灵依旧无比震撼。
父亲参观抱犊寨陈列馆
父亲经常向我们讲述抱犊寨战斗的故事。父亲名叫刘苏保,1929年3月出生,河北省沙河县(市)南汪村人,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底下的后人。1946年9月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解放战争,在多次战斗中,经受枪林弹雨的严峻考验,先后当过步兵、炮兵和海军,曾任38军55师164团炮兵连连长。1965年退役。当年参加攻打抱犊寨时,他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55师164团炮兵连的一名战士。
父亲参观攻打抱犊寨指挥部
抱犊寨红色旅游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城西北50公里的三川镇境内。抱犊寨有优美神话传说:“一牧童食灵芝草,抱牛犊飞升登仙,称抱犊真人”。山上“过风洞,筑有抱犊宫”。因牧童食灵芝仙草抱牛犊升仙的传说而得名,因一段惨烈的战事而著名。
据父亲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土匪和国民党勾结长期霸占此地,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三次攻打抱犊寨,以伤亡近500余人的代价攻克此寨。也正是如此,寨匪凭借天时地利之势负隅顽抗,解放军二次攻打抱犊寨都无功而返,但寨匪最终还是敌不过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胜利属于勇敢为人民战斗的解放军,抱犊寨终得解放,战斗的故事也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英勇无畏、坚持战斗的“抱犊寨精神”被歌颂,被传承。
父亲走进解放抱犊寨陈列馆,回忆着当年的英雄故事
父亲参加的是第二次攻打抱犊寨战役。解放军将抱犊寨围困,寨子所处位置孤峰突起,四面峭壁,天堑雄关,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由于寨匪居高临下,寨势易守难攻,20余名战士英勇牺牲,但也给予了寨匪以重创,经过7天7夜的激战,父亲所在的解放军伤亡近百余人,土匪头目谢润玉(栾川县冷水镇人)搬来了胡宗南部队两个师的援兵,考虑到敌援兵将至,为避其锋芒,攻寨部队撤出战斗。1947年12月11日,他随解放军再次攻寨,大家个个奋勇当先。进攻东寨门时,为有效杀敌,一名战士攀爬到树上对敌射击,击毙数名土匪炮手,被匪徒发现后集中火力还击,最终英勇牺牲。有的战士攀上寨墙,因寨壁陡峭湿滑而坠下悬崖牺牲……直到1948年8月,抱犊寨才最终解放。
上图均为河北省沙河人,图左是我们的父亲
图中164团六连战士刘德芳(南汪村人)
图右164团四连战士李政朝(正朝村人)
三人一起参军入伍
这次战斗同村人一天就牺牲了三个人,164团伤亡就达40人左右。父亲在1946年当兵时的班长叫刘志义,1947年时攻打抱犊寨时已经是连指导员了,这次战斗也光荣牺牲,他是自己让战友把自己捆绑到了一个树上,然后把机枪也一块儿绑了上去,目的是依托大树的高度尽可能用机枪压制敌人火力,为工兵争取炸寨时间,也防止在战斗过程中自己从树上掉下来,寨内的敌匪集中火力对着刘志义隐藏的那棵大树猛烈射击,子弹打碎了刘志义的身躯,鲜血染红了大树,浸湿了土地。战斗结束后就发现一节小腿还在树上绑着,人都打没了。当时情景非常惨烈!
父亲携子女在解放抱犊寨纪念碑前凭吊、缅怀革命先烈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父亲17岁参军,19岁攻打抱犊寨,92岁重游故地
父亲重返抱犊寨,再次走进解放抱犊寨陈列馆,抚摸着熟悉的名字和照片,父亲讲述、回忆着当年的英雄故事,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父亲和他们的战友们前赴后继,顽强拼搏,多少乡亲和战友牺牲在这次剿匪的战斗中,用鲜血和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其实,父亲只是抱犊寨战斗中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但当他看到攻寨指挥部按照当年的陈设布置,桌椅、煤油灯、布背包、军用水壶时,仍难抑激动心情,他不断叮嘱子女们勿忘历史,爱党爱国,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英雄。
父亲在抱犊寨听取红色景区复建情况
父亲听取景区人员介绍抱犊寨建设情况
我们的老父亲平日用他节省下来的退休金生活费向灾区捐款、资助失学儿童、资助身患癌症病人。这次父亲捐献1万元退休金,用于抱犊寨红色景区基地建设。希望能为抱犊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贡献绵薄之力。虽是绵薄之力,却意味深长,红色革命精神的颂扬,承载了他心里沉甸甸的怀念与希望。
父亲捐献1万元退休金,用于抱犊寨红色景区基地建设
父亲在解放抱犊寨陈列馆前留影
我们的老父亲一生清白做人,坦荡行事,从不畏生活的困苦,想必这是亲身经历过抱犊寨战斗的他血液里那股“抱犊寨精神”,我想这一定是他一生的信仰。这次抱犊寨之行,让我们铭记烈士先辈的英勇无畏,让我们感慨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想想,可以听父亲说说这段历史,能够陪他一起走上这片土地,荣幸之至。
我们的老父亲这次携我们五个子女,到他曾经为了新中国洒过青春热血,和生死与共战友战斗过的地方抱犊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对我们又一次心灵振撼,革命先辈在那样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勇敢作战,多少年轻的生命牺牲在战场,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父亲想念他们,怀念他们;老父亲这次带我们来也是缅怀自己生死之交的战友,我们深深的怀念牺牲的革命先烈。
这是当年攻打抱犊寨“英雄树”
父亲在当年攻打抱犊寨的山顶上缅怀牺牲的战友
古寨在炮火中付之一炬,但“三打抱犊寨”的故事流传至今,英勇无畏、坚持战斗的“抱犊寨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栾川人。2004年起,栾川企业家段新宽个人投资重建抱犊寨,建成了栾川县第一个红色景区,纪念那段故事。
父亲后来从部队转业到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工作,1989年4月离休。
踏上昔日战场,回想当年曾经激烈战斗过的场面,父亲感慨万千。当地电视台对父亲进行了采访报道。父亲激动的说到“五年前我曾与老伴携大女儿、三女儿一起曾来过一次,那是参加抱犊寨解放纪念活动。1947年攻打抱犊寨至今(2015年9月)已经六十七年了,我是那时最年轻的战士,已经86岁了,很多打过抱犊寨的战士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幸存者所剩无几,像我这样86岁高龄,重返抱犊寨真是难得少见!我们沙河县一六四团这些兵,在攻打抱犊寨牺牲的战友,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圆满的安置。在此,我代表牺牲的烈士们和现在仍然活在这个世界的一六四团老兵,谢谢栾川县政府和人民。
2015年9月
当年父亲与老伴携大女儿、三女儿
在解放抱犊寨陈列馆前留影
2015年9月
当年父亲母亲与景区工作人员合影
而这一次(2020年10月)携带五个子女以及孙辈们千里赴豫,重返70年前的剿匪战场——抱犊寨,我的心愿就是共同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让子女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92岁的老父亲率领我们兄弟姐妹五人,
再次重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河南抱犊寨,缅怀革命先烈。
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们将把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与此同时,也会以我们的老父亲为榜样,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爱党,爱国,爱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当栾川县三川镇政府杜静镇长、抱犊寨景区段新潮董事长等领导同志听说了我们此行来访后,杜镇长、段董事长开会和出差外地,不能赶回来,就特意亲自安排三川镇政府副书记代杜镇长陪同,段董事长也亲自电话过来,慰问我们父亲,并叮嘱景区负责人杜开展经理要安排和照顾好我们的老父亲。镇政府领导、杜经理热情接待了我们的老父亲,全程陪同参观和介绍。我们全家在此,特别感谢杜镇长、段总,和镇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也特别感谢杜经理,感谢景区工作人员对我们老父亲的精心、细致、周到的安排和照顾。
景区负责人杜经理再次见到我们老父亲格外亲切
我们父亲还亲自赠送他自己在84岁时(2013年1月~2014年3月,花14个月左右的时间,亲手一笔一画写成二十余万字自传),亲自撰写的回忆录(《玉汝于成》~老兵刘苏保亲笔自传),父亲在88岁时(2016年8月~2018年11月左右的时间,又拿笔撰写了回忆录续集七万余字),亲自撰写的回忆录续集(《玉汝于成》~老兵刘苏保亲笔自传续集)给景区负责人等。
“这部自传,浓缩了八十多年的岁月精华,描绘了一幅看似淡雅枯槁、平淡无奇,实则浓墨重彩、精彩纷呈的人生画卷。它既是刘苏保同志对自己的一生作出的一个很好的交代,又是刘苏保同志献给家族和亲人的一份厚重的礼物。此书无疑是刘家的传家宝,也是刘氏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当传之子孙,视若瑰宝。
我有幸读了这部自传的大部分内容,被他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精神和超凡的记忆能力深深打动,由衷地敬佩!……”
------(摘自九十高龄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 张育英 专门为我们父亲《玉汝于成》提写的序言)
父亲故地重游,为抱犊寨红色旅游区负责人赠送
亲自撰写的《玉汝于成》~老兵刘苏保亲笔自传和续集
时隔五年后(2020年10月)
父亲重返抱犊寨带家人与景区工作人员合影
因这段历史,抱犊寨早在1996年便被洛阳市定为红色教育基地,后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抱犊寨的游客,见到北京来的92岁高龄老人重返此地,
纷纷与我们父亲合影留念
当地电视台对父亲进行了采访报道
千里赴豫 92岁老父亲携子孙到抱犊寨接受红色教育
作者:刘苏保子女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图片由刘苏保家属、抱犊寨景区提供)
相关阅读:河北:91岁老人重游抱犊寨,追忆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