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太行山暨上古殷商片区文旅发展新蓝图

2020年11月10日11:25

来源:河南日报

座谈会现场

云台山夜游

云台山夜游

濮阳龙城广场的龙形雕塑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新乡挂壁公路

  □刘春香

  太行山上的黄土有多么深厚,太行文化的蕴藉就有多么深邃。

  太行山上的风景有多么宜人,太行旅游的前景就有多么广阔。

  有“文”宜“旅”的太行山天生拥有一副“好牌”,因而一直备受重视,并再次迎来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要将太行山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高地和传承基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标志性地区。该规划涉及我省北部多个城市。

  5月11日,河南省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大会,确立了“一带一核三山五区”发展格局。其中的五区之一,即“以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仓颉陵、濮阳‘中华第一龙’、鹤壁辛村遗址等为依托,建设以甲骨文为主要内容的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

  太行+上古殷商文旅片区,当这一系列重大机遇聚集、叠加在广袤的豫北平原,这块文化厚重的热土将迎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这一片区涉及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六座城市,手握云台山、红旗渠、王屋山、八里沟、万仙山、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华第一龙”等一系列金字招牌,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召唤下,又将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创造什么样的传奇?

  11月3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安阳召开太行山暨上古殷商片区文化旅游工作座谈会。会议探讨该片区协调联动、产品打造等重点工作,该片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逐渐清晰明朗,透露的一系列新项目、新思路令人振奋。

  甲骨文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立冬,安阳,殷墟。

  刚刚结束参观的河北游客高大升,边走边对一旁的儿子说:“今天的参观有收获吧,咱们作为中国人,天天说汉语、用汉字,一定得来一趟殷墟,了解自己的文化。”

  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则兴奋地回应:“我认出了甲骨上的不少字,人、鸟、天等,和现在差不多啊。”

  的确,正如孩子观察到的,文字不朽,它埋藏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延绵不绝,代代相承。

  研究证实,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汉字是唯一“活着”的文字,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汉字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载体、重要保证,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教授所言:“甲骨文和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使记载在《史记·殷本纪》等历史文献中的商代文明成为信史,得到中国学者、国际学者的公认。在此之前,夏商上古史,曾受到普遍怀疑。甲骨文是研究中国上古历史、礼仪制度、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民风习俗等的重要考古文献,是商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和商代文化的‘基因库’;殷墟考古所呈现的商代史迹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极具中华文化的标识性。”

  孙英民进一步分析认为,河南的旅游发展不能脱离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此次,我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以“上古殷商”这样的文化概念来形成旅游片区,反映的正是以文化为引领发展旅游的理念。

  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用好汉字、传播汉字

  时代风云变幻,如何让甲骨文在互联网时代焕发青春?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用好汉字、传播汉字?是我省文化、文物、旅游、教育等有关方面共同思考的问题和工作重点。这其中,研学是重要手段。

  河南作为世界研学中心之一,拥有的研学资源灿若星河。安阳殷墟甲骨文是重要内容。近年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一系列研学工作的落实,努力挖掘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根魂血脉的核心价值。

  今年春天,为了解港澳学生对河南研学的需求,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港澳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港澳学生最熟悉的河南研学目的地是洛阳,目前最向往的研学目的地则是安阳,最想了解的是殷墟、甲骨文。

  “安阳很香”!安阳也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一直在全面推进甲骨文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同学们请看,这个‘福’字,像不像一个人抱着酒坛在祭祀祖先?它就是这样,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一步步这样演变而来的。”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甲骨学堂”上,研学导师的讲解让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不由地感叹“汉字原来如此有趣”。

  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早在2014年就专门开辟了“甲骨学堂”作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2017年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年轻一代其实非常热爱传统文化,只是许多人缺少接触的机会。”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于笑莹表示,“甲骨学堂”已经研发了100多节课,吸引了近4万个家庭参与。通过讲授“国、家、正、直、信、友、好、大、学、福”等字的造字本义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做爱国、正直、守礼、诚信的新时代少年。

  在利用科技手段推广甲骨文方面,安阳取得实质进展。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介绍,安阳市新发布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搜集整理甲骨文研究文献近3万篇、甲骨著录246部、甲骨文字形4000多个,已于去年10月向全球免费开放,“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迈出坚实一步。

  为持续提升殷墟影响力,安阳市将文物局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成立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改组成立殷墟博物馆(殷墟研究院),进一步加强了殷墟保护工作力量。同时,不断厚植甲骨文化底蕴。大型歌舞剧《甲骨文》《鼓舞安阳》在积极筹备。

  不只安阳,上古殷商片区中涉及的濮阳、鹤壁等地也开足马力,谋划了一系列新项目。

  鹤壁以打造朝歌文化品牌为着力点,统筹规划殷商文化旅游示范区。启动规划辛村遗址考古公园建设,打造提升卫国故城遗址公园、摘星台公园、朝阳山景区等,力争使商周(卫)文化旅游成为未来鹤壁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新高地。

  学界有上古文化看濮阳之说,濮阳是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上古文化产品的IP资源库,也是学界公认的华夏龙都、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仓颉故里、挥公故里和姓氏祖源。在濮阳出土的蚌龙是中国后世龙造型的鼻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着眼上古文化资源优势,濮阳努力转化为产业优势。

  太行精神在河南发扬光大

  新出台的《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由中央多个部委联合印发,从国家层面对一座山脉进行整体规划是不多见的,充分显现了中央对太行山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既是2020年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大事,也是地区产业发展的大事,是未来河南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次规划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共78个县(市、区)。其中,南太行山区包括河南省林州市、安阳县、辉县市、卫辉市、淇滨区、鹤山区、淇县、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济源市。

  规划提出:充分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效应,引领太行山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太行精神文化基地、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等。我省红旗渠、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林州太行大峡谷、八里沟等景区,以及郭亮村挂壁公路、回龙挂壁公路、济源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新乡市南太行创业精神景区(刘庄、京华村、唐庄、裴寨村、郭亮村等)等赫然在列。

  太行山高,漳河水长。太行山河南段孕育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劳模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源泉。河南省文化旅游厅要求该片区相关单位,充分利用好纪念馆、博物馆等展陈空间,弘扬太行精神所蕴含的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万众一心的伟大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持续讲好太行故事。

  生于此,长与此的太行人对此有深刻体会。林州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场科副科长牛琳琳,是个地道的“渠三代”,爷爷就是当年红旗渠的建设者。从小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的她,长大后成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牛琳琳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的故事都发祥于太行山,太行山下的人民骨子里就有这种太行精神。正是有了太行精神厚重文化的滋养,勇敢的林州人才开创了红旗渠。”

  1998年就已经参加工作的安阳市旅游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冯敏,二十多年来都在讲述传承红旗渠故事、太行精神。冯敏认为:“红旗渠精神不惧时间流逝,而且还在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根本原因是这种精神是经过实事求是、立足本地、真抓实干而来的。这种精神有底气,接地气,正是时代发展之需。”

  百万学子画太行

  主动对接国家太行山规划,融入发展大局,河南不断丰富特色旅游多元供给。

  该片区中最引人关注的焦作云台山景区,不断丰富新元素,增添新看点。连续推出的“汉服花朝节”“电音节”“夜游”等系列主题活动,赢得年轻游客追捧。

  抓住机遇,行动迅速,济源则通过举办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对《太行山旅游业规划(2020-2035年)》落地实践。

  独辟蹊径,安阳林州石板岩镇打造“特色写生小镇”,境内的高家台、草庙村等画家村声名远播,每年有100万人次在太行写生。

  写生团队有学生量大、住宿时间长的特点。林州市太行山写生产业协会会长杨凯算了一笔账:一个学校一来就是1000人,一住就是两三周。以每人平均消费2000多元计算,石板岩镇写生基地平均每家净利润达30万元左右,今年全镇写生经济方面营业流水在2.6亿元左右。村民们围绕写生做服务,做写生基地、开画材店、搞交通,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就业、致富。全镇除了因病致残等政府兜底贫苦户外,已经没有其他贫困人口。真正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同样的太行山水,为什么石板岩能脱颖而出?石板岩镇党建专职副书记郭强认为,写生基础设施提升是关键。近几年,省文旅厅和各级政府一直在加大对石板岩镇的投入,村镇人居环境、外貌治理、交通道路、住宿条件持续在提升。一些前几年翻建的砖混结构农宅“穿”上了石板“外衣”,“戴”上了石头“帽子”,村里整洁的小河、村民的房屋,都是写生的素材。

  石板岩的服务也得到了山东顶峰艺术学校校长白俊学的认可。“现在每年都要送来1000多名学生,下一步,除了艺考生之外,还在考虑将学习少儿美术的中小学生带来,将太行山写生和红旗渠、谷文昌纪念馆等地串联起来,开展艺术研学,在提升学生美术专业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精神洗礼。”白俊学说。

  众多网红打卡点呼之欲出

  太行山暨上古殷商片区文化旅游工作座谈会上,片区六市商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深化分工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发展共同体。透露的众多新项目,有望成为该片区新的网红打卡点。

  ——安阳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正在有序推进。此外,安阳成立红旗渠精神研究院,建设红旗渠廉政教育中心,把红旗渠打造成奋斗者的“打卡地”,投资6亿元的国家级红旗渠研学营地项目正在建设中。林虑山推出了以空中览太行、空中看红旗渠为主的直升机体验等类型的低空旅游产品。

  ——鹤壁将太行山旅游资源集约整合打造。对云梦山、灵山度假区、淇河度假区、鹤山区“北斗七星”康养区进行全面高品质打造。大力实施淇河文化探源及展示工程,充分彰显殷商文化、淇河诗经文化。

  ——新乡万仙山郭亮洞有望开通夜游。新乡中原融创文旅城、宝泉景区全国最大往复式观光索道和全国最高观光电梯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新乡南太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项目,以关山为起点,修建连通八里沟、天界山、九莲山、万仙山、秋沟、齐王寨景区长达约320公里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全程徒步时间约100-120小时。将对万仙山郭亮洞进行景观亮化,为游客带来独特的夜游体验。

  ——焦作“云系列”更重体验感。谋划总投资200亿元的“云系列项目”。这些项目能够满足文化创意、高端休闲、研学旅游等多方面的市场需求,预计到2022年所有项目建成运营。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濮阳建设上古文化旅游带。沿黄河故道,自北向南,以仓颉陵(史官遗址)、南乐文庙、孝道文化园、高城遗址、戚城遗址、中华龙源景区(西水坡遗址)、帝舜故里、庆祖庙、公西集等为重点,串珠成线,建设上古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华龙源景区、办好中华龙文化节、中华张姓拜祖大典等活动。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黄帝祭天等项目。推进王屋山第一洞天文化产业园和济水源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推动把黄帝祭天打造成展示黄河文化的国家级标志性工程;把中国济水历史文化博物馆打造成标志性的国家文化品牌;把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和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打造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

  座谈会上,中原旅游文化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张瑞分析了太行山暨上古殷商片区的资源。该片区涉及的六市旅游资源单体11583个,占全省44.1%;人文资源单体7559个,占全省43.3%。片区内有5A级景区6个,世界文化遗产2个,一个古都。5个文旅投企业。

  “该片区拥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张瑞表示。他同时还建议,该片区未来还需要在行政区划掣肘、总体规划、体制机制方面破解难点,破解交通联线、业态差异化等问题。

  巍巍太行,中国脊梁。蓝图绘就,未来可期。“文化旅游业与人民幸福感息息相关。太行山区域和上古殷商片区的相关文旅单位要抢抓机遇,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增进人民福祉,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出席座谈会的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强调。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