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约“鉴”面知方城 文旅兴县风帆劲——首届方城烩面节深度观察与思考

2020年12月30日15:11

来源:大河网

首届方城烩面节

  一场以“烩面”为主题的美食盛典,日前在河南省方城县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成功举办。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赴约“鉴”面的首届方城烩面节,宣传推介了“方城烩面”,弘扬了当地美食文化,让人们“品尝一碗面、记住一座城”,吸引更多游客认识方城、走进方城、喜爱方城、眷恋方城,领略裕州大地的秀美自然山水、厚重人文景观、独特美食文化,赋能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加速发展,力促高质量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中等城市风劲帆起、行稳致远。

专注的方城烩面厨师

  节会搭台、“鉴”面为媒,助力提升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彰显高质量发展定力

  (一)旨在力推方城烩面打响特色品牌,推进产业培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创造一方美食。作为农耕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方城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油料生产百强县、绿色农业示范县,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好山好水出好面。方城烩面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具有汤鲜肉香、面片筋道、滑润爽口等特点,经过发展,已成为知名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和方城城市名片,如今烩面门店遍布大街小巷,仅县城就有1000多家,人们都说:好饭吃遍,不如方城烩面。水好面才好,“五界一口”的独特区位、清甜甘洌的江淮水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汉江润水,哺育了一批以“生殁双循环”为主的山羊养殖企业和品质纯正的上好羊肉,造就了以汤鲜肉香、面片筋道、滑润爽口著称的方城美食。粮好面才好,烩面主要食材小麦,生长于“生命之源,黄金纬度”的江淮分界线上,南北居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生态良好,优质小麦,品质上乘。料好面才好,作为烩面伴侣的方娇牌小辣椒,长于“北方少有,中原第一”的富含锌硒的土壤,色鲜肉厚、辣香浓郁,蕴含元素独具特色。汤好面才好,烩面原汤烹制方式独到,理想烩面、长江烩面、明发烩面等名店,都传承着烩面传人的传统工艺,不做唯一,只做专一,把专一做成唯一,以工艺保传统,以质量树品牌,几十年做一汤,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使方城烩面深受专家好评。美食是激励人们旅游的最大动力,“吃方城烩面、找初恋感觉”已成为八方宾朋的热切向往和独有情结。2019年以来,方城烩面已实现便携式产业化生产,今年初,盒装烩面为驰援武汉、湖北战“疫”的“最美逆行者”带去“家乡的味道”,表达对战“疫”英雄的一种由衷礼敬。筹办烩面节,将进一步提升烩面品位、传承烩面故事、擦亮烩面品牌、书写烩面传奇,方城以面为媒、以面为介,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擦亮“中国方城——烩面之乡”的金字招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

  (二)旨在展示方城旅游发展成效,提升影响力知名度。八百里伏牛山河锦绣,七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天时、地利、人和,在河南省西南部聚气成势,孕育了一方古老神奇的山水,这就是史有“富裕之州”美誉的方城。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景区(点)10余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七十二潭景区驰名中原,德云山风情植物园正在创建国家4A级景区。正在打造中原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道观——炼真宫、全球曾氏拜谒祖先和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古缯国文化苑,以及以红军长征八大战役之一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纪念地、楚长城大关口遗址为核心的长征长城文化公园,状元川景区、白鹭湾旅游区、大乘山文化生态旅游区、三贤山旅游区等一大批新建项目也即将完成建设,基本形成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寻根祭祖、历史文化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山水从来待知音,通过烩面节宣传推介,美丽方城、厚重方城知名度不断提升,必将吸引更多人慕名而来,将方城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而转化为推动方城文旅发展提质增效的正向力量,加快建成高水平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旨在加快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强县富民。文旅产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发展空间大,未来释放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也很大,处于提振内需消费的主力军地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之一。方城区位独特、风景秀美,山水风光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同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红色文化、法治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根亲文化、岩书岩画文化、砚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等方城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文化旅游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经济形态。从目前发展现状看,方城文化和旅游融合程度不高,特别是地方文化、地域特产嵌入旅游链条不深,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力度小,资源挖掘利用不充分,比如长征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刚刚起步,黄石山道教文化、独树扳倒井古驿站、博望古城等文旅资源尚未充分开发,方城烩面、黄石砚、石猴等美食特产大多分散经营、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与立足谋深做实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还有很大差距。筹办烩面节,以面为媒,把方城的山水美景与饮食文化、地域特产同台展示,丰富“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链条,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调结构、增内涵、促升级,既让游客在方城享受到历史游、生态游、美食游、文化游等丰富多样的文旅融合产品,又力促“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提升文旅服务业发展质效,真正打造旅游名县,实现文旅兴县。

新鲜出锅的方城烩面

  品牌带动、文旅融合,增强县域影响力、竞争力,进一步强劲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聚人气、提形象。以“品尝一碗面、记住一座城”为主题的首届方城烩面节,共有嘉宾、媒体记者、英模人物、优秀企业家代表、美食评委专家和各界群众等2000余人现场“游方城、品烩面、话三国”,2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集聚方城多角度现场报道。至10月底,相关消息和话题在各类网络平台的点击量超过4000万人次,启动仪式上,《汉风方城》《火烧博望》《初恋如面》《说唱烩面》《我的方城》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全面展现了方城厚重的汉文化、三国文化、法治文化、美食文化,以及生态宜居、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发展环境,“厚重方城”“大美方城”“方城烩面”“火烧博望”成为“热词”,使这次活动成为展示方城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让方城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二)铸品牌、兴产业。方城烩面是融南北饮食风味于一体的舌尖上的美食,一碗面承载着方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示出方城包容的胸襟和性格,一碗面背后是方城好山好水的滋养,方城烩面虽遍布当地大街小巷,并且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大城市能看到身影,但对比郑州滋补烩面、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等,仍然还是“内秀”的“小家碧玉”,中国烩面之乡的金字招牌还不够闪亮,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举办烩面节让方城成为“网红”的打卡城市,节会上长江烩面、烩面故事、明发烩面等9家领军商家现场展演、同台竞技,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专家和特邀嘉宾品尝评比、赞不绝口。此外,还先后在中央、省、市级媒体推出专题片《烩面人生》《方城烩面故事:匠心打造快餐烩面,让天涯海角布满老家的味道》《方城同吃“国庆面”共祝祖国好》等深度宣传报道,方城烩面入选中宣部《国泰民安国庆面》河南特色美食,正在走出中原、香飘四海、驰名长城内外、饮誉大江南北。全县上下倍加重视和珍惜“这碗面”,有力推动烩面产业提档升级、品牌化发展,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而独特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

  (三)促融合、增内涵。首届方城烩面节始于面,围绕面,而不止于面。这碗面,堪称分量足、滋味全。首先,美食美景交相辉映,成为最美丽的画面。七峰山色彩明艳、如画风光,七十二潭山青水碧、谷幽潭奇,加上“张骞封侯地 丝路源方城”“中华曾氏祖根地”“天下第一古长城”“方城天书岩画”“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纪念地”,以面为媒,展示出方城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秀、红色基因和发展成果。其次,民俗与美景相伴,文化与旅游相融。通过节会平台,国家级非遗方城石猴、“五大名砚”之一黄石砚等纷纷亮相,烩面成为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的“第一引爆点”,实现“烩面+”美景、乡情、文化等“经济+文化”双向切入。第三,创意节会经济,拓展文旅内涵。近年来,方城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了牡丹花展暨万亩花海旅游节,筹办了服装文化展,各乡镇借助地方优势筹办梨花节、槐花节等,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仅有成功举办4届的牡丹花展暨万亩花海旅游节,今年受疫情影响改为网上办节,对急需创新方式途径持续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吸引力,破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旅复苏、产业振兴难题的方城来讲,筹办这次活动很必要及时。

  (四)强拉动、富百姓。小小一碗面,一篇大文章。用活用好这碗面,必将拉动博望锅盔、小史店粉浆面等特色饮食业,黄金梨、薄壳核桃、裕丹参等特色种植业,鸿旺牧业、鲜唱牧业、草庐蜂业等特色养殖业,以轴承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中南钻石为主的超硬材料等工业企业集聚壮大,让文旅资源“活”起来,让文旅人气“旺”起来,让文旅品牌“靓”起来,让文旅环境“优”起来。方城县投入财政资金4亿元,高标准建成县城通往两个4A级景区和正在争创4A的德云山风情植物园两条双向四车道景观大道,培育发展各类商务宾馆、农家宾馆、农家乐等300多家,全县总接待床位数突破1万张,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旅游扶贫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万元以上,2019年接待游客613万人次,综合收入20多亿元,七十二潭、七峰山两个4A级景区节假日游客接待量位居全市第一,“五大幸福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加速发展的态势,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方城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28.5∶44.6∶26.9优化为16∶32.5∶51.5。

炫酷的拉烩面技巧展示

  发挥优势、求实创新,精准把握实效性、规律性,进一步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启示之一:坚持创新引领,方能实现发展突破。从产业培育层面看,方城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有人形容方城的旅游资源是“一棵死树(博望柘刺树)、一坑死水(望花湖)、一座破庙(普严禅寺)、一座石(死)桥(张骞桥)、一架秃山(七峰山)”,得出的结论是“方城没有旅游、方城无处可游”。2008年,七十二潭景区开发建设,是方城旅游业起步的一个标志。那时,人们大多还认为,方城旅游资源论山不及西峡、内乡、南召之奇峻,论水不及淅川丹江湖之浩渺,论文化遗迹不及内乡县衙、南阳武侯祠有名,资源禀赋十分普通。方城县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敢想别人之不敢想,敢做别人之不敢为,先研究“开发旅游”,再研究“旅游开发”,文旅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南阳旅游业中一朵后来居上的奇葩,书写了“零”突破的神话,从“寂寂无名”到“迅速蹿红”,从“缓慢起步、游人无几”到“势不可挡、人气爆棚”,方城旅游爆发性的发展轨迹,给很多人的印象是“颠覆性的”。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文旅产业“遇冷”,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景区和企业如何转危为机、提振业绩成为急需破解的难题,方城县主动作为、创新而为,谋划筹办首届方城烩面节,以节会活动为引爆点,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打造品牌、加强营销,推动旅游产业复苏振兴,提振高质量发展信心,为其他地区和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下一步,每届烩面节还将赋予不同的文化和产业内涵,充分利用全媒体、多媒体宣传,展示产品到产业、产业到文化、文化到形象,撬动文化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文旅融合趋势看,随着全民休闲时代到来,旅游者对景区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参与和互动,纯观光景区很难吸引游客停留,乡村旅游兴起也促使业态不断创新,方城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需要深度思考和谋划推进的正是特色和内涵,在文化旅游融合上创新突破、精益求精,给游客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既游有所乐更游有所得,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热度和关注度。

  启示之二:坚持规划引领,方能提升发展品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前方城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资源和产品不匹配,可谓是“满天星星没月亮,满地珍珠没线串”,呈现出“八多八少”(资源多,景区少;同质产品多,特色产品少;文化元素多,特色创意少;一般品牌多,高端品牌少;小打小闹多,大有作为少;苦干实干多,巧干妙干少;重建轻规多,重规轻建少;文化名村多,宣传光大少)。再加上,山水资源名气不大、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产业链条不够长、经营水平还不高、产业要素不完备,“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等问题比较突出,旅游业综合效益和带动作用较差。方城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不同视角看旅游、跳出方城看旅游,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景点景区放大到整个县域,笃定发展“聚人气、得民心、保生态、提形象、强拉动、富百姓、共参与、高融合、延年寿、可持续的幸福产业和朝阳产业”,深度谋划“县域景区化、景区全域化,连点成线,串珠成链,旅游链条贯三产,旅游元素进万家”和“5A”方城,从设施、服务、素质、环境提升着手,打好集生态修复、植被保护、水体涵养、循环经济、道路交通、生态廊道建设、特色景区打造等组合拳,开辟出一条高歌猛进的旅游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提升良性效应,为高质量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启示之三:坚持示范引领,方能增强发展活力。要成为文旅名县的示范。围绕群众所需、游客所想,做好“保护山水、显山露水”两篇文章,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深度挖掘“九大本土文化”资源,以创建大七峰山5A景区为突破口,再打造一批4A级景区,加快申建伏牛山东麓省级地质公园,集中打造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纪念地等长征长城文化公园,逐步实现“旅游景区晋档升级,生态廊道串珠成链,休闲养生特色独到,农游结合互利共赢,县域景观园中有园,精品线路移步换景”目标,让进入方城境内的游客体验“月月有花,四季常青,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游步山水间,品味农家乐,身心三界外,超然五行中”的独特感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要成为文旅富民的示范。依托县域重点景区和博望镇黄金梨生产基地,柳河镇三贤山万亩木瓜种植基地,杨集镇、拐河镇裕丹参种植基地,二郎庙镇葡萄园、蓝莓园,赵河镇乌云山千亩樱桃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二郎庙、拐河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拐河镇南王庄村、杨集镇大河口村、二郎庙镇庄科村吴沟村等市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效应,大力发展乡村游、农耕游、赏花和采摘游项目,着力打造现代农业观光型和科普型特色旅游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要成为文旅兴县的示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抓好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把方城的文化、历史、旅游、农业等多种资源利用好、协调好、开发好和统筹好,让黄石砚、方城石猴、益姆膏、丹参茶、黄金梨、金木瓜、蚕丝被、木梳、烩面、火烧、锅盔等20余类26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有机融入旅游产业链条,将楚长城大关口遗址、博望古城、古缯国、火烧博望等厚重历史文化资源“复活”起来,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变成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文化旅游品牌,较好满足八方游客的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从而“愿意来”“好再来”,达到“群众致富、产业发展、景区获益、政府满意”互利多赢的乘数效应,形成“文旅兴县”大合唱,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