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慈云寺:千年古刹,万般风景

2019年07月23日17:0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地处巩义市东南15公里的大峪沟镇南部,自古便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峰峦联亘,涧溪萦回"的记载,宋太祖赵匡胤钦封其为"天下第一风水宝地"。特别是慈云寺,慈云寺享有中华第一寺之誉,夏季山水含禅,禅寓山水,为避暑胜地,秋季红叶满山,层林尽染,景色美不胜收。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在此开演大法,明代南宗顺大师将其续建成为全国四大寺院之一。

它东连五指岭,西接石人山,南瞻中岳嵩山,北揽黄河、洛水,总面积51平方公里。始建于汉代。风景区拥有2317公顷原始次生林,植被覆盖率达72%,是巩义第一丛林,药用植物和各种鸟兽均有百余种,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主要有青龙关、空谷回音、接引桥、白龙潭、福禄寿三星亭、天然弥勒大佛、祖林、捧月湖、青龙潭瀑布等景点。

慈云寺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地藏殿、水陆殿、祖师殿、华严阁、僧房等,保存有明代重刻碑《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和《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胜境之图》,以及千年银杏。属于国家3A级景区,包含休闲、观光、朝圣、历史文化等价值。

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四周群峰,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颠。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王烨 文/徐志清 翟晨媛 张为涛 图)


编辑:张龙